风口财经见习记者 牛晓芳
仅需输入几个关键词,设定相关选项,等待十几秒后,一张颇具“大师风范”的绘画作品就诞生了。近日,“AI绘画”小程序在社交媒体盛行,“傻瓜式”操作让毫无绘画基础的人也能过一把“原画大师瘾”。
业内人士表示,具有AI绘画功能的小程序,其依托的核心技术实际上是一种通过海量图像数据训练的大型人工智能模型。2022年以来,AI绘画等AIGC(AI Generated Content,即人工智能生产内容)技术早已在各个行业得以应用,今年9月,一幅名为《太空歌剧院》的AI绘画作品在美国获得一场艺术比赛的金奖,就已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
“最近社交媒体流行的AI绘画小程序更像一种游戏,降低了普通人接触这个技术的门槛。”该业内人士表示,正是其戏剧化的“翻车”案例激发了社交裂变,推动了AIGC迅速出圈。
AI绘画作品《太空歌剧院》获得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艺术比赛的金奖
不同于以往其他风靡网络的小游戏,AI绘画的出现将人工智能强大的学习和生产能力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形式呈现在普通人面前,有人为新鲜玩法欢呼,也有人开始担忧甚至抵制,毫无专业背景的人利用AI绘画工具即可“人皆画家”,那相关从业者是否会丢了“饭碗”?
从业者:目前尚未构成明显威胁即便行业内外都出现关于AI版权争议、对从业者威胁论等质疑声,记者调查发现, AI绘画在专业领域的威胁效力尚未形成,且相关从业者普遍持理性、积极态度。
行业内外的争议
“AI绘画技术目前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技术上还有很多不完善、不成熟的地方,一些争议也没有达成共识,所以目前还没有大规模推广应用,需要一个过程。”有十余年相关从业经验的滕女士表示。
滕女士认为,AI和原画师最大的区别是,AI并不会画画。“对AI来说所有图像资源都被切割成了‘像素’,被打上各种标签。AI生成的作品只是根据用户上传的底图匹配素材库里的像素颜色,或者根据关键词标签来匹配素材。”
在滕女士看来,各平台推出的“纯技术流”的AI绘画目前尚不完善,对从业者而言尚构不成明显威胁。“比如大家都在调侃说AI不会画手,手指的数量永远不对,因为它只会匹配临近像素的颜色,还不够精准,无法一次成型,还需要专业人士二次加工调整。”
“最初不了解AI绘画时有一些危机感,但后来研究了一下,我觉得AI不能代替人去创作,只能成为一个提效工具。”职业插画师超仔就职于北京某教育公司,从事儿童绘本插画等相关工作,她表示,目前AI绘画技术的不稳定性和不完善导致很多同行在工作中并不采用,这也是AI无法替代人工的重要原因。“虽然绘本的故事场景都是统一的、连续的,看起来容易被模仿,但实际操作中,AI没办法代替画师完成一本绘本的绘制工作,因为它每次生成的图都是不一样的,目前AI生产内容还是不可预测且不可控的。”
自由插画师敬敬感慨,“(AI绘画)有点要把原画师取代的节奏。”但她表示,AI目前对自己的工作没有造成威胁。“不管是角色还是场景,我看AI画得都挺可以的,不过插画师最重要的还是想法和创意,单拼技法确实不行。”敬敬认为,自己的绘画风格属于扁平线稿,且已形成独特的风格,独具一格的原画师不可替代。“有人喜欢又快又新的科技,也一定有人喜欢传统的画在纸上的绘画。”
即便如此,敬敬表示,依然愿意进一步研究AI绘画工具,“如果用得上,我画下一本书的时候可能会试试看,把它当作一个帮助完成自己的设计想法的工具应该是很好用的。”
商业应用场景:小荷才露尖尖角据悉,2022年以来,游戏、影视产业已率先试水,其对AI绘画的探索已颇具规模,且相对成熟。11月底,首款AI设计桌游《那年那事那谁》上线,印证了AI技术在图像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人的想象力往往局限在自己的框架里,但是AI是没有逻辑,莫名其妙。正是这些看起来不合理的东西恰恰能激发人的创意,比如AI画的手只有两个手指,也许这对游戏、影视行业从业者来说会激发奇妙的灵感。”滕女士认为,充满了奇珍异兽的游戏世界正是适合AI创作的舞台。
上海某游戏公司美术总监认可了AI与工作流程相结合的潜力,他表示,“AI绘画从最初低幼抽象到不伦不类的画风,被所有画师看不上,到现在几分钟画出一幅幅令人震惊的作品,才用了短短一年时间。未来AI会不会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独树一帜,这个不好说,但至少目前AI绘画是个好辅助,光这一点就够了。”
行业自媒体人阿文用AI绘画技术模仿的莫奈作品
此外,业内观察者发现,影视行业已经开始使用AI绘画探索视觉的新可能。“AI绘画产生的一些特殊的视觉效果和质感作为直接的参考已经对概念图有了很大影响,将会肉眼可见地影响视效电影的形态设计美学。”
超仔注意到,早在今年10月底,公司内部就已成立了专门研究AI绘画的工作组,团队成员近两个月来持续探索,试图在未来的工作中推广AI绘画工具。
“虽然这个技术在我们行业没有广泛应用,但同行都在研究了,我也一直在关注。这个技术不是上来就能掌握的,有一些方式方法,还需要一个学习过程。”据超仔提供的其公司内部AI绘画测试日志显示,测试者通过不断变换关键词,采用垫图或不垫图设定,不断变换场景、动作等细节描述,以及调整其他参数,最终通过AI绘画工具生成了上百张不同的“狐狸”绘画形象。此外,笔记中详细记录了工具使用中的细微差异对比,以及研究者发现的规律。
专业人员经过反复测试,用AI绘画生成的狐狸(受访者供图)
“一旦同事的研究成熟了,我们会尝试把AI绘画应用在日常工作中。”尽管尚未实践,超仔相信,AI绘画将会是提效的好帮手。“比如我们在对接上游编辑老师时,他们头脑中可能有一些想法,但表达都是文本性的,我们要经过反复沟通才能确定绘画风格,如果编辑老师可以借助AI绘画,通过输入他的想法生成一个符合他需求的大体的图像示意,我们的沟通就会更有效率。”
“AI不能取代人,但能取代重复劳动”各产业内对AIGC的积极探索已让先行者感受到了变化。AI可以替代人工吗?位于行业一线的国内某营销科技公司资深从业人员孙先生认为,“AI无法取代人,但可以取代重复劳动。”
“原来做一张海报,一个高级美术指导要反反复复调整,光影关系、前后景深、美感……要求还是挺多的,现在AI绘画大大缩减了对画面要求没有那么高的图片设计的人工成本,比如电商美工就完全可以被替代,还是能导致这个行业洗牌的。”孙先生回忆,早在两年前电商已将AI技术应用于双十一等大型营销节点的设计工作中。“每年双十一,天猫、京东有60%-70%的设计工作是标准化的‘坑位图’,所以它们采用了AI技术,商家只需要把照片传上去,设计图就自动生成了,这是最简单的应用。”
除了AI绘画,AIGC产业中的其他分支也正在悄悄推动内容生产行业大变革。今年7月,百度推出几款人工智能生成器,并在“挑战写高考作文”等实验中取得令人瞠目结舌的成绩,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孙先生介绍,其公司近两年来推出的“智能写稿机器人”已在具体业务应用中发挥了降本增效的作用。“它的技术原理与AI绘画类似,依托的是公司这十多年来撰写的所有公关文,以及国内各大新闻网站的文章资源。只需要输入关键词、标题,它就可以迅速生成上千篇文章,这个效率人工是没法比的。”
同时,孙先生坦言,目前这一技术仅应用于公司承接的公关项目。“有的项目短时间内需要大量公关稿,包含大量‘复制粘贴性’简单重复劳动,AI可以代替这种庞大的重复性劳动,但技术再先进它也不会思考,没有出现过的东西它是模仿不到的,所以那些要求更高的创意性原创文章还是需要人写。”
孙先生预测,长远来看,AI技术在内容创作行业将逐渐成为流行趋势,“第一,会取代中低阶的重复性劳动;第二,那些对平面设计、文案要求没有那么高的小微型企业,本身就没有多少预算,完全可以使用这种工具自己生产内容,大大降低成本。”
种种迹象表明,人工智能已然从未来走向了现实,尽管车速太快,有人会晕车。人们已看到制造业、金融业在人工智能推动下产生的革命性变化,内容生产行业将会如何被颠覆,结果尚未可知,但至少目前从业者还有时间为变化做好准备。也许正如业内自媒体人阿文所言:“AI不会让我失业,而我大概率能早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