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36氪举办「颠覆·AIGC」产业发展峰会。本次峰会汇聚产业力量,共同探讨企业、行业在面临变革时的应对策略,分享思考,探索和发现产业中最具潜力的企业与最具价值的技术,在激荡的环境中探寻前行的方向。

大会上,即时设计战略负责人黎嘉宁发表了题为《AI时代设计软件突围之路》的主题演讲。黎嘉宁认为变革可以是多维度的,包括新技术、新人群、新场景,而新的机会正是在变革中诞生的,当下的AIGC时代也如是。

对如何抓住变革产生的机遇,黎嘉宁分享了来自即时设计的既有实践和看法。他指出,AIGC时代仍然是术业有专攻的——有专注于底层技术创新的自研大模型企业,也有专攻技术工程化和产品化、直面用户,直接为用户带来价值的应用层企业。因此,在即时设计看来,作为设计软件,其要做的就是在长期沉淀的行业理解基础上,扮演好技术与需求场景之间的黏合剂。

黎嘉宁对“黏合剂”做出了进一步解释。他表示,产品思维要求应用层企业不能将单独能力作为单点提供给用户,而需要针对场景对能力做有机综合。对此,黎嘉宁分享了即时设计实现这一目标的三段方法论:首先在实验室阶段积累海量技术和能力;其次在共创阶段将单点技术和产品进行有机组合,针对不同需求场景形成解决方案;最后在落地阶段将解决方案产品化,推出标准化的应用。

以下为黎嘉宁演讲实录(经36氪整理编辑):

大家好,今天我代表即时设计进行这次分享,主题是《AI时代设计软件突围之路》。

我们不是微软、商汤这样的大公司,这个环节首先需要做个自我介绍。即时设计起步于2015年,公司成立于2016年,我们主力产品是一款面向UI设计需求的协作式设计软件。

UI设计是什么?

一句大白话就是——所有软件应用,包括移动App、网页、大屏、车机VR,都是由UI设计师完成设计后再交付开发同学来实现的。即时设计这款软件就是做这个设计的软件。

即时设计起步至今8年,相比于设计领域的主流软件,我们始终是以新人、挑战者的姿态存在。

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设计软件突围之路。

第一阶段,即时设计的前5年是围绕协作展开的。UI设计不仅是设计师参与,也关联到产品、研发等多个岗位,很多年前大家通过文件互传来协同,带来了格式、版本混乱等一系列问题。2015年,感受到当时UI设计在协作方面的体验缺陷,创始团队2个人从互联网公司离职,独立开发一款面向产品经理的原型设计软件。两个人花了一年半时间才将产品发布,并借此获得了第一批用户和种子轮投资。

原型设计只是整个UI设计中的一个环节。在早期投资的支持下,我们成立公司,陆续招募了一个5人团队,两年半后推出即时设计同名设计软件——国内首个协作式UI设计工具。之后公司又陆续推出一系列功能和产品,将UI协同设计全链路打通。

这一阶段,围绕协同设计,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在保持近200版/年的产品迭代速度的同时,我们获得了300W+注册用户,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的UI设计师,这个阶段即时设计总共用了5年。

第二阶段,即时设计的近2年是围绕生态发展的。

在第一阶段的突围中,我们用5年时间从两个独立开发者发展成本土用户规模最大的UI设计软件。但市场是在变化的,在此期间海外竞争对手进入本土市场、本土也有一些新的挑战者加入,用户的需求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更多的竞争是好事,引导我们思考如何更好的服务于用户。

于是我们把视野放大,前面提到的这一串东西,可以合起来称作UI设计工具。设计工具当然是服务于设计需求的,因此我们就在想,工具之外,我们还能做什么来服务设计需求?想彻底满足用户的设计需求,单单靠我们自己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团结更多有生力量。于是在最近2年,我们重点发力生态建设,推出资源社区、向行业发出开源倡议,推动打造UI设计行业开放生态,并陆续接入大量的插件和小组件,建立了国内UI设计领域最大的开发者生态。

在逐步确立产品和生态领先地位的同时,我们累积完成了7轮融资。

第三阶段,如果说第一、第二阶段的突围是即时设计深度思考后的选择。前面8年,我们的全部成果都是围绕UI设计展开的,那么第三阶段,AI时代我们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这个世界上的设计工具那么多,我们前有Adobe、Autodesk、微软这样的30-50年历史的设计软件集团巨头,当然微软的业务范围要更广泛的多;还有Canva、Figma这样在垂直领域做到百亿美金体量的选手。我们后有在最近6个月、3个市场上突然涌现出的数不清的AI设计工具。

在这么拥挤的赛道,设计工具这么一个老话题,凭什么要有即时设计的一席之地?

纵观设计软件过去50年的发展史,在一个静态的环境下是缺少新机会的,新的机会无一不是在变革中诞生,变革指的是新技术、新人群、新场景。图形化交互的电脑带来了数字化印刷设计,新技术最终诞生了Photoshop。电脑办公人群的爆发式增长,带来了数字化的演讲需求,新场景诞生了PPT和Keynote。2010年前后,随着App store的推出以及智能机的快速普及,我们迎来了移动应用的爆发式增长。UI设计师规模也随之发生了百倍规模的扩大,这部分新的设计师人群难以上手Photoshop功能完整但操作复杂的交互,最终新的人群和设计场景造就了Sketch和Figma这样的产品。

AIGC是不是一个大的变革,能不能酝酿大的机遇呢?当然是。

这里我要插入一段硬广。

这是我们上个月推出的一款产品宣传片,这个产品主要能力就是做文本生成可编辑的UI设计稿。这有一个对外的数字,提速60倍意思是AI生成用30秒,设计师画一个用30分钟,中间差60倍。但只要多想一步,就知道这个数字60是完全经不起推敲的。都AI自动化了,那完全可以7乘24小时开工,且并行开工,所以这个60倍也可以是600,也可以是6000。

这当然是大家能够达成共识的技术变革,因为感知太直接了。

人群变革?这是肯定的。今天你去看各种设计社群,把AI玩的最6的不一定是以前最牛的那些设计师。很可能是一些对AIGC技术原理理解深入的极客朋友,也可能是我这样没有经过系统化设计学习但要来参加36氪AIGC大会,有演讲材料设计需求的人。

场景变革?有可能。当最基础的设计需求满足的成本降低到几乎忽略不计的程度时,过去受限于设计成本的需求场景就有可能被激发。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巨变的年代。即时设计要上大舞台、做大事业,AIGC是必然的选择。那么AIGC时代下设计软件应该做什么?

我们和用户做了很多探讨,经常会被用户提问,“你的模型是不是自研?你技术壁垒是什么?我们有一个特别厉害设计师,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也可以实现这个效果”。

作为一个软件公司,我们是一个应用软件公司,我们承载是技术普惠于用户的重任,今天到场很多嘉宾在攻坚很大底层技术创新事情,我们感谢他们、感谢这个时代,让我们能够专注于我们手头工作。如果一定要问我们有什么技术绝活?坦白讲没有,我们没有什么技术上的东西是我们能实现,别人肯定做不到的,这一点在应用层的玩家都差不多。

但是我们有一点是好的,就是我们扎根于行业八年,积攒的行业理解。

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技术的工程化和产品化,听起来不够高大上,在这个场景下也不像自研大模型下来得性感,但是我们认为这是为用户直接带来最大价值的部分。

作为设计软件,我们的本质是要做技术和需求场景之间黏合剂。

我们来看看AI设计目前的产品体验。

AI设计产品体验示例 企业供图

参数+魔法:这是WebUI,是开源社区最主流的文生图交互界面。左下方有一堆参数可以调整,左上方写提示词。

更强大的魔法:现在网上的提示词攻略很多,我专门上知乎搜了一篇。叫《Midjourney十大基础的提示词模板》。这个模板肯定不是我们常人能完全理解的,不过隐约可以看出是一些跟摄影相关的词语。但其中又夹杂着DOF这种奇怪的东西。

Discord聊天窗口:目前全球范围最火爆的文生图应用Midjourney的交互就是在这样的聊天窗口进行的。网上有很多文章分析MJ在Discord上的体验,觉得设计多么多么巧妙。这都是扯的,这是因为MJ这家公司把有限精力都投入到了用户交互以外的部分。

开源社区自行DIY

自然语言交互:自然语言交互是有其优势的,但不是万能的。自然语言交互好处是易于唤起长尾功能,或者一次性唤起多个组合功能,但是否该是一个最主要的交互方式是值得商榷。比如这个Case是用自然语言把两颗星星改成黄颜色。实际上,修改两个星星的颜色显然用「色板」更快捷——就是大家改PPT时选字体颜色的模块,尤其是对于设计师来说,Yellow不是一个颜色,很多种颜色都可以叫Yellow。

那究竟什么样的交互是正确的?

实话讲,在当下这个节点我也给不出完整的答案,但我们做了很多探索和尝试。当技术可以实现文本生成图片的时候,技术视角的解决方案是把参数栏和对话框暴露给用户。但实际上用户对设计是有很严格的功能性要求的,是需要在设计稿上反复修改的。图片格式的内容缺少图层、组件这样的信息,修改就非常难。前文提到的即时AI文本生成可编辑UI设计稿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那么用户有了UI设计稿之后要做什么?自然是让开发同学来在代码层面实现设计。于是我们又结合即时设计Design to code的能力,实现了前端代码的自动生成。有了代码,下一步自然是创建网站和应用,即时设计又提供了一键自动化建站的能力。我们把这一系列能力组合起来,最终实现了通过一段文本描述,一键生成在线网站、一键生成小程序的产品——这款产品目前在我们内部代号叫即时上线,我希望它能及时上线,给大家体验。

这就是技术思维和产品思维的差异。我们不把单独能力作为单点给用户,而是针对场景把这些能力做有机综合。

那我们怎么做产品?我们是有一段标准三段论方法论,我们把所有的产品和技术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实验室阶段,做海量技术和产品能力积累。即时设计在今年初成立了AI实验室,人员构成主要是技术专家和产品经理。这个团队的目标只有一个——深刻理解各类AI技术的效果和能力边界。

二是共创阶段,做技术和产品能力的组合,形成解决方案。这个阶段的重任是将单点的技术和产品进行有机组合,将Apple和Pen组成ApplePen,针对不同需求场景形成解决方案。我们在几周前正式推出了AI共创计划,希望更多的产业伙伴加入我们。

三是落地阶段,关键在于将解决方案产品化。即时设计已经陆续在AI for UI的领域推出了文生可编辑UI、结合即时设计Design to code能力实现的根据文本一键建站(即时上线),以及绘画应用(即时AI灵感),在不远的将来还将有更多。

这里我就要call back一下主题,设计软件的突围之路。回到前文提到的设计软件突围之路。AIGC时代已然来临。过往8年,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可以归为UI设计。未来我们将围绕AI能力,深入到更多设计场景当中。努力成为AIGC时代的最佳设计工具。

谢谢大家!

整理|沈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