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科技,在去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引爆破亿人气之后,已成了今年最热门的关键字。但是你可知道它早在18世纪就出现原型?中间更历经多次发展热潮与寒冬?此文带你快速从人工智能的6大关键发展阶段,理解它未来潜力。

2023年肯定是人工智能元年!自2022年11月底ChatGPT引爆全球热亿与使用后,这几个月,全球业界已经大量招募相关人才,商家们更是抢着导入AI。

此外,学界除了疯狂投入研究、发布论文以外,只要系所名称跟信息工程、资管、电功能够沾得上边,必定是今年学生选系的上乘之选,各国政府更是大举投资,不愿意在这个兵家必争之地缺席。

不过,人工智能能够有今日的热潮,其实走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出现ChatGPT这个一问世就让众人有感的超势头猛AI应用,它可说是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一大步。

至于过去几十年,AI科技发展曾走过高山与低谷,虽曾经有一些国家研究机构巨资注资研发,也有尖端研究机构苦等补助的衰退期。究竟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哪6大阶段?又怎么走到今天?本文带你看。

阶段1

18世纪:人工智能是从神话到真人扮演的下棋机器

人类文明早就有着对于人工智能的渴望,例如希腊神话中的机械巨人塔罗司(Talos)、《列子》其中工匠偃师打造能歌善舞的人偶,虽说只是神话与寓言故事,但着迷于打造具备智能的机器,似乎是从古至今不变的追求。

但是,若要追溯到最早原型概念,当推18世纪奥地利人肯沛伦(Wolfgang von Kempelen)打造出会下棋的“土耳其人”(Mechanical Turk)。

这尊仅有上半身的机器人的战绩辉煌,在棋盘上大杀四方,它内部的繁杂机械构造让人看了目不暇给,但其实仅是掩人耳目用,机械后面有隔板能够藏人进去,棋艺高超的棋手就是躲在里面和挑战者对奕。19世纪,英国人胡博也打造了下棋机器人“阿吉”(Ajeeb),高超的棋艺背后,同样有人躲在其中,直到20世纪,才有西班牙的工程师真正打造出完全自动的西洋棋机器,但它只能玩三种残局而已。

18世纪奥地利人肯沛伦打造出会下棋的“土耳其人”。(Source:Marcin Wichary from San Francisco, U.S.A.,CC BY 2.0, via Wikimedia Commons)

阶段2

20世纪二战:图灵为了反击纳粹,首创AI检验标准

将时间快转到二次大战,图灵(Alan Turing)为了破解德国密码设计的解码机,成为当代计算机的雏型,他同时也提出了图灵测试:若人类和机器与另一个人类对话,但无法分辨两者差异时,该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具备了我们所称的智慧,这也成了日后检验机器是否拥有智能的常用标准。

1956年,在美国新罕布夏州(New Hampshire)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担任助理教授的麦卡锡(John McCarthy),协同几位年轻的同好,举办了一场以人工智能为名的暑期工作坊,这场时长8周的研究交流,被广泛视为人工智能作为研究领域的滥觞。根据策划内容,这场工作坊旨在讨论如何“打造能够模拟智能特征或者能够学习的机器”。参与活动者,都在日后数十年间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推手。

阶段3

1956年:第一个对话机器人ELIZA问世,引发首波AI研究热潮

1956年在达特茅斯会议之后,科学家打造出能够解决代数问题、证明数学定理的机器。当时也开发出ELIZA对话机器人,作者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威兹彭(Joseph Weizenbaum),ELIZA能够扮演心理咨商师的角色,用户提问后它会耐心引导并回应。因为设计精良,有人在交谈后以为ELIZA是由真人操作,但其实它无法理解文本的意思,主要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拆解用户的字句,再按照规则重组成句子。因为用途是聊天或咨询,对话不会过于复杂,因此能掩人耳目。

由于研究成果惊人,当时的研究者普遍乐观,甚至认为距离具有完全智能的机器面世,不需要花上20年。没想到,马上面临第一次的人工智能寒冬。

1970年代,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受挫,虽然机器能够处理人类的问题,但解决这些问题就跟玩玩具一样,只能自娱娱人,无法真的帮得上人类,其他限制包含计算机运算能力的不足、处理问题的时间太长、不具备基本常识等,都让各国的研究机构不再资处相关计划。

1956年对话机器人ELIZA问世,用户提问后他会耐心回应。(Source:File:ELIZA conversation.jpg,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阶段4

1980~1997年:专家系统出现,带来第二波AI研究热潮

不过,就在相关研究处于低谷时,仍有人研究不辍,因此让人工智能的第二波热潮得以在1980年复兴。在人工智能寒冬中开发出的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成为这波热潮的代名词。专家系统顾名思义,指的是具备特定领域知识的系统,例如诊断疾病、分辨化学物质、挑选制造组件的机器。这些机器能处理的问题不再只是儿戏,而是能够真确地替企业省下成本与时间的资产。除了专家系统以外,当时神经网络也重新兴起,并出现了识别文本和声音的用途。

然而,因为专家系统昂贵,又需要特别开发,虽然推出时能够带来效益,但随着个人计算机的逐渐兴起,人们以此为专家系统的替代品,而且计算机的用途有很多,相对成本较低,这些都伤害了专家系统的市场;神经网络复苏带动了机器学习相关技术的开发,但这同样需要搜集大量资料和运算能力,每项都要真金白银,又没有办法立刻带来丰厚回应。因此,相关机构再次停止注资,人工智能领域迎接了第二波寒冬。

阶段5

1997~2020年:深蓝战胜人类棋王,大数据风潮爆发

接下来,人工智能仍有持续发展,例如1997年深蓝战胜人类棋王,一时蔚为风潮,2011年沃森在机智问答竞赛上称霸,也让人啧啧称奇。因为技术进步,运算的成本大幅降低,搜集数据的成本和难度下降,再加上算法渐次进步,先前人工智能的瓶颈逐一突破。

2010年代,迎来了第三波的人工智能热潮,这个时期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大数据、深度学习爆发的年代。

随着技术一次又一次的进步,这几年我们看到人工智能AlphaGO在围棋上、电玩游戏中都胜过人类。另外,马斯克创办的特斯拉(Tesla)引领研发电动汽车的AI大脑,自动驾驶的技术也逐渐成熟。

阶段6

2022年至今:ChatGPT引发史上第一次全球性AI使用热潮

现在,ChatGPT、Midjourney引领出的生成式AI热潮更是遍地开花。从这里看,未来三到五年内,人工智能的烈火只会烧得更为炽热。虽然已有不少人担忧将被机器淘汰,它的发展势将为世界带来颠覆性变革。

(首图来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