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朱啸虎讲了一个中国现实主义 AIGC 故事

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很快对美版AIGC故事丧失了兴趣。他随即决定不再和美国同事开原定每周一次的远程例行会议,探讨两边大模型产业格局变化。”打了半年我不打了,没有意义。”他说。

中国科技界针对大模型的态度已分裂成两股阵营。一股是技术信仰派,他们大多技术出身,认为应该像OpenAI一样信仰AGI、信仰scaling law(规模定律),思维更偏硅谷。在他们眼中,随着模型能力跃升、模型成本降低,过程中会解锁丰富的应用。倘若不追求”更大更强的AI能力”,一旦其他人的模型飞跃,很快会降维碾碎现有根据地与护城河。

另一股是市场信仰派,他们信奉陡峭的技术曲线终有放缓的一天,只需将”足够的AI能力”投入可以快速变现的商业场景中,用中国市场庞大而独特的数据构筑壁垒。这类人往往在中国丛林式的商场中浸泡更久,思维更偏本土。

二者对技术判断的一个根本分歧是,开源模型会不会有一天,缩小甚至拉平与闭源模型的差距?技术信仰派的观点是,绝对不会,差距只会更大。市场信仰派的观点是,一定会,那意味着你今天做闭源只会处境尴尬——世界观的迥异,让双方对自我的判断都深信不疑。

有趣的是,Sora的出现不但没有弥合认知沟壑,反倒是加强了各自的态度。

我们试图呈现这两种态度。就在几天前,我们发布《月之暗面杨植麟复盘大模型创业这一年:向延绵而未知的雪山前进》,杨植麟是技术信仰派代表,而朱啸虎的观点正好处在与他相反的另一端。

事实上,市场信仰派在中国人数更众,特别是在当下资本泡沫破裂的无奈氛围下。只是,他们有时会羞于展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会被鄙视为”不信仰AGI”,或不为人类理想而战斗——所以他们大多数时候选择性沉默。

朱啸虎毫不怯懦于公开表达。他近期似乎迷上了这样一句话:”AIGC PMF(Product/Market Fit,产品/市场匹配),你十个人找不到,投一百个人同样找不到。”某种程度上,他的观点是展现了一个更现实版的中国AIGC故事。

你说这些有压力吗?

“我也没啥压力。”

你的观点比很多人都更激烈,在线下被同行或者创业者怼过吗?

“没有啊,我问的问题都回答不了啊。谁能回答出来?”

在你看来,中国的AIGC应用已经大爆发了?——外界没有人这么说。

“已经大爆发了。大家都不知道!”

这位1974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是数学家,在上一个时代成名作有拉手网、饿了么、滴滴、ofo等的知名投资人,有很强的个人语言风格。他在我们的整个访谈中总共说了16次”PMF”、15次”说实话”、13次”没有意义”、13次”不烧钱”、11次”妈的”,还有20次”哈哈哈”。读起来时常想要笑起来。所以,文章尽量保持了他说话风格的原汁原味。

他看上去心情不错。他说过去一年投资人休假很多,见面这天,他就刚休假回来,还看完了电视剧《繁花》。由于被投公司现金流不错,他一点也不焦虑,连一根白头发都没有。

以下为访谈节选。(为方便阅读,作者进行了文本优化)

“我信仰AGI,但我信仰应用啊,我信仰能马上商业化的”

Q:你是什么时候确定,你不会投场上任何一家中国大模型公司的?

A:我们一看就知道,这个肯定没戏。

Q: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时候?

A:他们出来融的时候。我们一开始就说了,我就不看好大模型。

Q:第一家你看的谁?

A:我都不愿意去聊,你知道吗?这没有意义——这些公司,要场景没场景,要数据没数据,你说它有什么价值?而且一上来估值这么贵。

“AI四小龙”(云从科技、商汤科技、依图科技和旷视科技)投资人赚钱的没几个,对吧?回到大模型,结果可能还不如”四小龙”。”四小龙”早年还是有些黄金时代的,一开始收入上去算挺快。大模型你有啥收入啊?

关键是我就现在问你一个很扎心的问题:GPT-4你要不要投入做科研?你做GPT-4科研至少砸四五千万美金。

Q:(做科研)到GPT-5?

A:不是,到GPT-4!!GPT-5要几亿美金!

关键是万一你砸了四五千万美金做出来,别人开源了呢?你不是全白砸了?这个是很扎心的问题。现在中国大部分公司,有几个敢真的砸钱去研发GPT-4的?

今天到GPT-3.5,大家都差不多,但GPT-4是要做一些研究的,不是那么简单,现在还不完全是工程问题。那你万一砸下去,又等别人开源了,你不是全都白砸钱?大厂肯定要自己做。创业公司你敢吗?

Q:都说要做。

A:真的敢砸钱的,心里肯定很虚的。

Q:你在2023年上半年决定不投大模型公司的时候,压力大吗?另一家没有参投大模型公司的基金,就表示压力挺大。毕竟大部分一线美元基金都入场了。

A:不大啊。为什么压力很大?中国VC从来没有靠共识赚过钱。

Q:也有从业者说,如果你在2023年上半年承认自己不看好大模型,会被视作没有信仰。

A:什么叫没有信仰?哈哈哈哈哈。

Q:不信仰AGI(通用人工智能)。

A:不,我信仰AGI,但我信仰应用啊,我信仰能马上商业化的。

“马上能变现!马上能变现!”

Q:你过去一年投了哪些AIGC公司?

A:很多不一定是过去这一年投的,但它转型做AIGC反而很好,我们再追加投资。

有个做AI视频面试的,2023年做得非常好。这让我很吃惊!去年招聘市场很冷,但它AI视频面试比2022年翻了一倍以上。哈哈。招多少人我不知道,但面试还是要面的。校招面试成本很贵啊,现在用AI可以降低成本。

这种场景很多。本来做微信私域营销,现在可以用AI取代人——用LLaMA训练两三个月,至少做到人类top 30水平,马上去掉50%人工销售。中国在这方面场景远远领先美国。

FancyTech,你知道吗?——我给你看看——AIGC视频广告,这个很酷的。他们产品做得特别效果好,而且马上能变现。2022年我们投的时候才1000多万收入,去年5000多万了,涨了五六倍,都是盈利的。你说这个在美国能做吗?美国根本做不出来!Pika(一家全球炙手可热的AI视频生成公司)今天根本做不出来的!

Q:如果底层是大模型能力,上面应用公司构建的壁垒是什么?

A:数据啊,美国没有产品短视频数据。在美国看亚马逊、Shopify,还是基于照片。所有的电商,美国基于照片。中国过去三年全部转成短视频了。

Q:可是其他中国公司看到效果好,可以立马抄一家。

A:抄很难的,它比别人领先一年。很多垂直领域,都要积累数据、积累优化。他们60%-70%客户授权监控效果,就知道哪些视频适合淘宝,哪些适合小红书,哪些适合抖音,有闭环数据反馈。后面追不容易。

二是销售管理能力。大部分大模型创始人不知道怎么管销售。不懂商业化、不懂管销售,那你做什么?

你说AI视频面试也没啥门槛,但今天全中国只有一个做到人机双盲测试。人面试打分和机器AI打分基本一致。而且它是唯一能机器追问的——我问你一个问题,根据你的回答追问。现在客户抱怨面试时间太长,让机器追问少一点。

它的融资额是竞争对手1/10,但今天竞争对手都死了,只有它一家能做好。2023年招聘市场面试接近100万人次,今年至少200万-300万人次。所以,中国在应用层有很多机会。

Q:都是to B项目?

A:对啊,都是to B。

Q:你没有投to C项目?

A:to C有的,还有点早。to B马上能商业化,基本不用烧钱。

昨天我们投的一个公司说:AIGC PMF,你十个人找不到,投一百个人同样找不到。和人数、成本没关系的。

你不要去砸钱。砸钱做AIGC,不可能的!关键是找不找得到PMF。你如果找到PMF,不用砸几千万美金去砸个大模型,成本不高,拿LLaMA训练两三个月足够了。

像我们(投)的公司都不需要多少张卡,最差的就一张卡。Fancy可能十几张卡,现在收入高了,所以到一百多张卡。

Q:Sora横空出世,会对这些项目形成降维打击吗?

A:还是会帮助。我们生成的视频,是大模型不可能100%做的,有部分人工、部分AI。今天大模型,尤其用Transformer这种结构一出来有幻觉和偏差,必然要整合到工作流,需要人工修改,去fine-tuning。你一定要做成AI 100%做不了的东西,这才是中国的机会,100%大模型能做的很快就被颠覆掉,你现在做的都是浪费。

Q:所以在中国的AIGC机会第一波爆发在企业服务,可以这么理解?

A:短期内肯定做to B,起来快。iPhone、大哥大、电脑出来的时候,都是to B先用啊。马上能提高生产力、见到效果。企业愿意花钱。

to C要见到iPhone 3时刻。就像当年移动互联网to C应用爆发是Multi-Touch(多点触控),想不到的,对吧?愤怒的小鸟和切西瓜是Multi-Touch出来以后,才成为全球爆款。

大模型到底在什么点让to C应用爆发,不知道。今天说”个人助理”都是技术人员的想象。我就问你,有几个人需要个人助理?都是典型的伪需求!

Q:这些to B公司在AI上训练达到什么效果,会实现指数级提高?

A:很简单,见到客户第一面就能签单。

见面签单,是一个考核指标,就是PMF。以前企服为什么难?销售周期长,半年,所以销售增长难。现在你给客户创造数量级价值提升。定制化那就没戏了,就是标准化服务、第一面POC(Proof of Concept,概念验证)、第二面正式合同。

Q:怎么看中国企服投资人都说这个赛道上没有大仗、更没有挣过大钱?(”一个billion return的机会都没有。”)

A:美国企服公司第一年三倍,第二年三倍,第三年两倍,第四年两倍,很快做到一亿美金ARR(Annual Recurring Revenue,年度经常性收入)。中国以前的企服软件在几千万人民币的时候增长放到50%了,很难增长。AIGC出来以后不一样,去年很多公司增长三倍到五倍以上。

Q:你怎么看过去两年,一些投资机构中,企服赛道投资人被迫群体性消失的这个现象?

A:哈哈哈。就是啊,这个说实话很可惜,没有熬到春天。中国企服还是有机会的,但可能还有三到五年冬天。宏观太多不确定,企服就是剩者为王。今天你能不能靠AIGC迅速达到不烧钱的爆发增长是唯一之路。

Q:to C大爆发需要iPhone3时刻,现在是什么时刻?

A:刚刚iPhone1、iPhone2吧。大模型进化速度比移动互联网快了十倍。什么时候每个手机上都有大模型,to C应用可能会爆发。

Q:如果回顾2023年大模型,不管是全球来看还是中国来看,你会把哪些时刻作为关键节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